王谨:以人物和叙事见证历史

2025-04-18   王谨    浏览:2232    

分享到:

核心提示:这本书,以民间叙事的方式抢救、挖掘那些令人感动的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物入传的人物,不仅有国内外知名的泰斗、院士、劳模也有创造不凡业绩的工人。是一套有价值的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中国石油和化工“史记”之誉的《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第一辑出版,今天举行了发布暨第二辑启动会。我应邀在现场做了简短发言并赠了小幅书法,予以祝贺。发言要点如下——


以人物和叙事见证历史

作者/王 谨


很高兴并感谢应邀参加《古今石油和化工人》新书发布会。这本书,以民间叙事的方式抢救、挖掘那些令人感动的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物入传的人物,不仅有国内外知名的泰斗、院士、劳模也有创造不凡业绩的工人。是一套有价值的书。将这套《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系列丛书,誉为我国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史记》,并不为过。

石油和化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和前苏卡我们脖子,实行经济封锁,搞石油禁运,以至中国许多机械没有油开不动,许多与化工相关联的轻工产品生产也受到影响,靠发有限的供应券过日子。在毛主席自力更生指示下,中国石油和化工人奋起,改变了中国缺油少轻工消费品的局面。这套书,正是让读者回望了那个时期到今天,包括古代的一段历史或故事,仰望了这条战线一个个石化精英人物。

这套书的出版得到石化战线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凝集着翟海潮 、叶建华、 刘承彦三位主编的辛劳,以及上百位作者、编委、顾问们一年多的智慧与汗水,还有中国石化出版社的全程业务指导。这套书的成功出版第一辑与编委会的专业和辛劳分不开。这其中,三位主编敬业、专业,文笔功力不凡。翟海潮主编,工学硕士,曾是天山新材料技术公司创始人,也是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作家;我所熟悉的叶建华主编,他在新闻和化工行业耕耘几十年,曾任《信息早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刘承彦主编大学学的就是化工,早年曾供职于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国家化工部,也是中国化工作家。他们三位携手主编这套书,使这套书既具有专业性和史料价值,也提升了文学价值。

此次入选于书的宋应星、范旭东、侯德榜、吴蕴初、王进喜等百位石油和化工人每一位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他们是中国石油和化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征程上的奋斗者、践行者,他们都是行业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偶像,甚至还入选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的奋斗事迹,增加了这套书的可读性与实用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石油和化工人的事迹和动人故事值得讲述。比如,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也是从燕化走来的,她的奋斗历程也与石油化工有关。还有与石油有关的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总之,石油和化工是国家工业重要的战线,展现这条战线精英和奋斗历史,非常有意义。斗转星移。许多珍贵的史料在日渐流逝,一些老同志会陆续离去,因此,记录、采写、出版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的工作时不我待,需要抓紧进行,正如叶建华主编所言:“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来做好石油和化工人的'史记'工作。这是一项应当做、值得做、有意义的工作,既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官方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民间凡人的义务”。否则,就会有愧于精英劳模,有愧于我们的时代。期待这套书的第二辑、第三辑也跟进编辑出版。

借此书出版,提一条建议,在续编丛书第二三辑时,建议作者写人物,叙述故事时,也可考虑加些科普内容。科学是双刃剑,利用得好有惠于人类,利于的不合理,也有害于人类。比如与化工有关的农药化肥,本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重大成果,适量用农药可以防止虫害,适量用化肥可弥补农家肥的不足,提高产量。现在,有的农产品生产者为片面增加产量,过量或不当使用农药化肥,结果出现残留农药的农产品不安全,过量化肥影响土壤安全,以致影响消费者健康。现在人们到商场,买疏菜粮食水果等农产品,最担心的是农药残留。提高国民的科学知识,做有爱心的生产者加工者,是时候了。


(4月18日下午)


(作者:王谨,新闻(法学)硕士,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土火)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