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英《“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1-12-27 记者 刘北南 浏览:2178
学术研讨会现场
气墨灵象“显现”高远之美。12月25日下午14时,来自文化艺术界不同领域与不同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艺术家齐聚一堂,结合当下文艺领域面临的挑战与艺术创作实践等,共同探讨艺术评论家、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高级编辑吕国英先生的原创艺术新论——《“气墨灵象”艺术论》基本立论、学术特质、前瞻意义等话题。
王镛教授从美学史角度阐发
“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创作新的审美范畴。我觉得这一点,是吕国英艺术论最主要的成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书画家》杂志主编王镛在研讨会上评说。作为艺术理论与体系建构,“气墨灵象”艺术论根植于传统文化,启承于经典文论与艺术哲学,眺瞻与认知高维之美,邀约与“呈现”艺术未来。与会专家学者谈到,“气墨灵象”是本论的核心概念,也是本论的灵魂。“墨”者,是包括创作主体在内的所有创作要素的统称与集合;“气墨”者,是“墨”的化境与超越,也是“墨”的和融与灵化。其中“象”者,是“墨”在创作境态下所呈现的所有“象”的形态与样貌,而“灵象”者,是“象”的抽象与概括,是“象”的升华与至美,是“象”于高维审美境界中所呈现的集真善美爱于一体,进而达到生命理想、艺术实现的大美之存境。
油画家骆根兴谈艺术新论与创作
“气墨灵象”相辅相成,完美至臻。 研讨发言中,大家对该论著基本立论的建构尤其关注。该论的核心概念是“灵象”“气墨”“气墨灵象”,其灵魂是“气墨灵象”。该论著通过八篇系统文论提出八个艺术新命题:“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本质规律,“高学大德”方入至美审美,“润灵乐境”推挽文艺高峰,“精神实现”皈依超验境界,美是“气墨灵象”。大家谈到,原创独辟、体系建构、前瞻高远,是该论的突出特质与学术品格;融抽象于具象、寓未来于历史、蕴超验于经验、示隐遮于显现,彰显该论的审美理想与逻辑境界。专家学者们指出,此艺术新论,不仅倚重传统的继承性、立论的原创性、体系的闭合性,同样倚重经典的集成性、理念的开放性、中西的融合性,尤其倚重思想的超越性、意义的普遍性、前瞻的高远性。
“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大家一致表示,创新是造就文艺大师、铸就文艺高峰的根本途径与必然要求,而观念、思想之创新是创新的高地,也是创新的核心与根本,始终居于其他要素之统摄、引领地位。“气墨灵象”艺术论的推出定会激起一池涟漪,引发更深层次审美与创作的思考。
吕国英谈“气墨灵象”艺术论创作历程
本次研讨会由第三届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一届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出版社编审许向群担任学术主持。王镛教授,第三至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坤山,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所长李晓柱,国家重大主题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骆根兴,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陈树东和作曲家尹铁良、东方文化学者张录成、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孟祥宁以及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刘笑伟、作家宁新路、画家郭明馥、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常务主任武振江等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尤其在对接艺术创作、助推精品力作、融入多维传播、扩展受众群体方面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吕国英向大家分享了《“气墨灵象”艺术论》著作的创作历程。
与会专家学者(部分)
期间,大家一起重温“双代”会精神,热烈关注创新话题。大家一致赞同,该论著提出的诸多新命题、新观点,在艺术思想与理念的创新上注入新认知、呈现新境界,是引领艺术创作的“立象”新理念、“立念”新思径。(特约记者 刘北南)
(责任编辑: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