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只此青绿》前世今生

2022-07-06   文/冰 耘    浏览:2955    

分享到:

核心提示:《只此青绿》春晚一经播出,辣人眼球,圈粉无数。首先这标题充满诗意、似懂非懂的新鲜,二是给予“舞蹈诗剧”的定调给观众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文艺评论:

浅谈《只此青绿》前世今生

文/冰 耘

《只此青绿》春晚一经播出,辣人眼球,圈粉无数。首先这标题充满诗意、似懂非懂的新鲜,二是给予“舞蹈诗剧”的定调给观众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因为大家只听说过歌剧舞剧话剧啥的,如今蹦出个“舞蹈诗剧”就有点雾里看花了,至少听起来扎人也很抓人,因此捕获了不少好奇目光,再者,就是别出心裁的舞蹈,以一身青绿、两袖长风、三生婀娜、四梳高髻、五官清瘦、六行碎步、七温八婉、九天诗雨、十米画卷、百年孤独、千载独步而把绝世孤品《千里江山图》匠心打造成万古绝唱《只此青绿》,给亿万观众一场饕餮盛宴,堪称古典舞蹈史上的天花板,怎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没有《千里江山图》,何有《只此青绿》?

了解这幅千年山水画卷,首先就要知道这幅作品的作者王希孟、当朝皇帝宋徽宗赵佶和时任宰相蔡京这三位主要人物。王希孟这个当时号称天才少年的“宫廷画匠”,由于天资聪颖很小就被召进宫作画,并得瘦金体创始人宋徽宗的赏识和亲授,一边饱游河山,一边收集各种有色矿石,回宫研磨成粉制成青绿颜料,画技也日趋长进,18岁时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这幅旷世之作,之后或年少轻狂,或一路高歌,或体恤民情又作一幅反映朝廷奢靡、老百姓疾苦的画《千里饿殍图》而引皇上不满:小小年纪竟然在哀家面前嘚瑟?逐下令封杀?还是孱弱病亡?终归凭空消失?这就靠大家想象罢了。英年早逝,比比皆是,《滕王阁序》缔造者王勃诗星早早陨落,或许,王希孟被王勃相邀兄弟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去矣。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据传,这幅画后来被宋徽宗转赠给“四起四落”的当朝宰相蔡京了,为什么赵佶会把这幅十米余长卷拱手相送给手下?是其不喜欢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幅视如己出的作品也浸染了皇上的斑斑汗血啊,他虽然是皇帝,但其生性豁达,惜才如命,自己也很酷爱书画,把它转送蔡京这里不难看出他们俩非同寻常的关系,要么是为了赏赐蔡京辅佐有功还是同情其“人生大起大落”的不测遭遇呢?或许,希孟年少得皇上之宠引起朝廷内其他人心生嫉妒,当然也不排除宰相画家蔡京的猜忌或从中陷害,或是蔡宰相拿出来“显摆”想以此欲盖弥彰,来掩饰“嫉才灭门”之险恶用心呢?云云,也许,这些答案,唯恐永远成为历史的沉谜。

那一年,蔡京如获至宝,当场题跋,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加之摇摆不停的笔,终于落下了“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这几行洋洋洒洒的题跋,同时,给天才少年的才情和悲剧人生画上了一个“青绿不沾,红尘难恋”的“休止符”。

这幅《千里江山图》无论从其近12米的长度、52多公分的宽度来说在那个水墨丹青的年代里于墨色绢画中首屈一指,比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要长宽出一倍之余,比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面积也要多出近一半,可见其大小、气势与厚度本胜人一筹,从画面上看,山脉横亘绵延,湖光水天一色,青山寥廓云遮雾绕,绿水依依飞鸟翔空,于亭台楼阁之外、小桥流水人家之间、烟波浩渺之中尽显青绿灵秀之气,而且希孟当时用的都是宫廷最好的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上色,色泽鲜艳透亮,笔锋细腻劲道,线条清雅流畅,给人江山仿若美人,美人身披金缕衣,好一派隽秀多姿、奇景幻境之美,同时,此画也预示着大宋江山的美好和稳固,而且又是出自一位天才少年之手,昭示希望和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宋徽宗难道不深谙其道而能不喜欢吗?哪成想小小天才竟然成为人世间唯独留下仅仅一幅杰作的薄命郎呢。

但遗憾总归遗憾,留有遗憾的历史或许才完美。如果人事圆满,历史就没有传奇之说。

于是,《千里江山图》千年演变历程,才有了周莉亚、韩真、徐珺蕊等编导们深思熟虑之奇思妙想,才有了《千里江山图》摇身一变《只此青绿》,才有了孟庆旸、谢素豪、张翰和王子涵等舞者精湛演技的发挥。其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和淬墨、入画”等古典舞剧的篇章形式搬上了全国舞台,未曾想场场爆棚,把人们的记忆牢牢定格在千年时光隧道里,带回到一个充满古典之凄美、情感之痛鸣、生命之呼号的意境当中,不失为一种可歌可泣的艺术再现,为中国乃至世界舞台灌注了一股新鲜的强有劲的艺风舞绘。


《只此青绿》这个所谓长篇舞蹈诗剧,对剧情进行了全面而大胆的扩容与渲染,故事跌宕起伏且激越,情节古今穿越更迷幻,作品艺术表现力更有看点卖点。在全国各大城市陆续上演后,反响的确不小,拖儿带女的、携老扶幼的、尤其是一群群穿着汉服的“青男绿女们”,意欲借着本剧身临其境地穿越一回。为了搞明白这场剧到底有多少“看懂率”,我回访了一些观众,他(她)们的回答几乎是:就那样吧,没什么看懂看不懂的,反正就是感觉挺新鲜的,没看过就想来看一看。从这“群话”当中,也不难揣摩所谓的高雅艺术,适合的不一定都是高富帅、高端高雅人群,“阳春白雪”同样可以慢慢走进寻常百姓家和大众的视野。

仅从该剧商业价值来说,几百元一张的不等门票观众竟要提前数月预购,且往往一票难求,这大满贯收入,定会让经营方赚得盆满钵满。另外,从其时代文化价值来看,《只此青绿》的轰然问世,让国人再一次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炽热经脉,领略到古典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唤醒人们对一些西方泊来文化、糟粕文化、庸俗文化以及手机文化、快餐文化甚至软暴力文化的摒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本土文化的兴起,无疑会树立国人对民间文化、老祖宗文化、非遗文化等传承、守护意识,国民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自信感和荣誉感等人文情怀情感油然而生,行将具有划时代意义。如果从本剧的美学价值、行为价值来说,该部作品采用了三轮旋转式舞台,把音乐、诗画、灯光、人物和物件造型以及最有亮点的“青绿腰”行为艺术等完美融合在一起,给人扑朔迷离,古今交错,岁月纵横之意象、唯美,大有“一袭青绿潜心底,满卷诗画绕台飞”徜徉之感。

纵观此剧,总之利多弊少。当今虽然时尚“穿越剧”,如《你好,李焕英》、《寻秦记》、《穿越时空的爱恋》等,总“穿越”得让人有点迷糊,《只此青绿》也不排除一开始被其“云里雾里”的可能,对于没有一定“文化功底”的人来说,时有被“套路”之嫌,希望今后的影片或舞台剧少些麻花式“穿越”多些直爽型“躺平”,照顾更多人的感受和欣赏水平。另外,感到不足的,既然作为舞蹈诗剧,感觉舞多诗少,曲满歌缺,不相平衡,如果多穿插一些那个年代的诗词歌赋加以渲染,哪怕依稀打在舞台隔板上,让那些学生、小年轻们学到一点知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都会有所帮助。尤其是伴奏音乐略显单调,整剧下来,几乎没停,没有一句唱腔,没有一句歌词,也没有一句和声,听得有点疲倦,如有效渗入一些古典歌曲、古书画、古诗词元素,或许会达到更动人、动心和动情之丰满和圆满。

千里江山,只此青绿。浅议辄止,只此罢了。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