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宽行之地——武汉大学

2022-11-09   金黎    浏览:2060    

分享到:

核心提示:几十年前的事情,虽然有些已经遗忘,可是,所见所闻,现在还能够回忆出当时大开眼界,且让心灵震撼之细节。

第一次宽行之地——武汉大学
       文/金黎


几十年前的事情,虽然有些已经遗忘,可是,所见所闻,现在还能够回忆出当时大开眼界,且让心灵震撼之细节。

1966年,鄙人十几岁,豆蔻年华,从安阳市六中考入安阳一高中83班。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譬如打篮球,谁有一点让“过不去”,我会用蓝球直接向谁砸去。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大半生文质彬彬中,第一次能够证明骨子里还有不太懦弱之典型细节吧。

从上小学开始,实事求是说,一直学习好,一直当班长,而且一直领着学校5块钱助学金。那时,可真是一分钱想掰成两半用的年代。我父母是中国最典型伟大的勤劳善良之人。从我记事起,就常听母亲说:“萝卜白菜还有个心儿,咱要有个心儿呀!”。我深深知道,母亲说要有个心儿,就是希望我要用心学习!用心做人!

与其说,家贫出孝子,毋宁说,儿时就“野心勃勃”,梦想要上清华北大。可是,到了安阳一中,上了一年高中,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全部停课了。当时叫“停课闹革命”,革命对象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简称:“封资修”。

文革开始不久,全国红卫兵开始“大串联”。

那一年,我老家街道里,那一届初中毕业生中,我是唯一考上安阳一中的学生。大队街道的领导们敲锣打鼓给家里送学校录取通知书。我母亲到了晚年还常高兴地提起此事,因为,这是她引以荣光自豪的事情。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梦想啊!何况安阳一中,在安阳市高中里,像是中国大学里的清华北大。

梦想只是梦想,梦想成真,也往往还有新的梦想,何况成真的梦想需要自强不息,不然,也只会是梦想而已。

我们街里,还有一个在安阳一中上学的学生,比我高一届,他好像是75班。当时学生大串联像一阵风吹来,他们班在赵一老师与李海潮老师带领下,要到外地去串联,我就和他们一起去了。反正是停课了,也不要钱。这也像篮球场上,从小骨子里的不是懦弱者的第一次大胆之行吧?

就这样七八个十几岁的孩子,在两个老师带领下到了安阳火车站。

2020年冬天,我在养老院见到了几十年未见的赵一老师,看到当年英姿飒爽,朝气蓬勃的赵一老师,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然,他高挑身材,依然挺拔,一双大眼依然炯炯有神。看到当年带领我们大串联的带路人,我心里禁不住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那时候,安阳火车站,到处是戴红卫兵红袖章的学生,像我们没有戴红袖章的学生也很多,火车站里里外外,到处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火车来了,站台上,挤满了人,上车不要车票,尤其大部分是十几岁的学生,熙熙攘攘,拥挤成了喧嚣的人海。火车的各个门口,上下车的人是拥挤的漩涡焦点。火车上许多的窗口,也成为争先恐后者上火车的入口,有的人从窗口探出身,向上拉人,有的人在下边向上推人……

火车内,好不容易挤上去的幸运儿,首先欢迎您的是扑鼻的火车上特有的,说不清是什么味儿,或许比公厕里的味儿好一点?当时,什么气味,已经无所谓,总算上了火车。看着还在从火车窗口钻进来的学生,看着火车里的座位下边,厕所里,两节车厢之间拥挤不堪的学生,人满为患的一个挨着一个,像农田大棚里挤在一块的稠密秧苗。

突然,火车一声鸣笛,接着“咣当咣当”的开动了。我放眼整个车厢,人声嘈杂鼎沸,满满当当的学生们,个个精神焕发,亢奋的都像玉皇大帝的宠儿,也听不清谁在说话,更听不清在说什么,吵杂喧嚣声虽然没有上车时那样旋律高亢,可也是噪音不绝于耳。也许是肚子饿了,仿佛看到了整个车厢像薄皮大馅的菜条子(类似菜包子)一样。

也不知道在火车“咳哒哒咳哒哒”进行声中,经过了多长时间,武汉终于到了。

我们很快住到了武汉大学珞珈山的一个大礼堂内。大礼堂内有三个篮球场的面积,所有外地的学生们全部是打地铺。

清晨,我走出大礼堂,抬头看,在无边无际绿山丛里或远或近的亭台楼阁,像一座座宫殿一样的琉璃瓦楼顶,掩映在青山绿树间,啊,这就是武汉大学吗?真像电影里的仙境一般。心想,这武汉大学建筑在珞珈山中,如此神秘仙境一样,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如此美妙之设计?

我参加工作多年之后,渐渐从各种渠道知道了这样神奇美丽的武汉大学的许多传奇故事——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1932年,国立武汉大学校址由武昌东厂口迁至珞珈山。在一代又一代武大人的苦心经营、不懈努力下,武汉大学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既有钟灵毓秀的学府气象,更有令人称羡的风物之美,一直是一处蕴含诗情画意、寄托无数梦想的“物外桃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由李四光和众多科学家共同择址规划而成。1928年8月,国民政府任命李四光为筹建中的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他骑着毛驴、带着干粮,在当时的武昌郊区东湖、落驾山一带反复勘探,最终慧眼拾遗珠。

珞珈山原名落驾山,相传战国时楚王御驾曾在此山落脚,故得名“落驾”。《江夏县志》中记载此山还有逻迦山的别名。1928至1929年,留美归来的闻一多先生受聘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是他将难登大雅之堂的“落驾”改为洋溢着灵动之气的“珞珈”,为新校园平添一份诗情画意。珞,石头坚硬之意;珈,指的是古代楚国贵族妇女的美丽首饰。“珞珈”与“落驾”二字谐音,寓意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艰难和武汉大学美好未来的期许。

珞珈山是神奇的,可如果没有李四光等之慧眼识珠,没有武汉大学文化之气韵的加入其中,只是像一个人虽然仪表靓丽,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也只能像一个模特一样是一具锦绣的衣服架子。

当时,我虽然只有十几岁,可当看到满山绿树中掩映的宫殿一样的武汉大学的建筑,首先是惊奇赞美,即刻就想到:这样多的美丽建筑,需要多少人的汗水、心血呀?需要多少红砖绿瓦,木材水泥呀?人们是怎样把这些建筑材料搬运到了这山上来的呢?!……

现在,自然而然会深入想到:天下美好的建筑,亭台楼阁,高楼大厦,数不胜数,设计师很重要,然而,没有建筑工人春夏秋冬的辛勤劳作,再神奇美丽的设计,也只能是水中之月,画上之饼啊!

倘若您只是歌颂、称赞大厦的设计师,而忘记建筑大厦的工人,或者忽视劳动者,那您只会是短视的庸人!

人世间,高楼大厦都是劳动者心血汗水建造,可为什么有的劳动者只能够住窝棚呢?

古人尚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我们现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者,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吗?我们万不可高枕无忧啊!

当时,我们在武汉大学只是短暂停留之后,就告别了如此仙境般的武汉大学。那掩映在青山绿树间的武汉大学,像宫殿一般的建筑,当时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心灵震撼!

过去的挥不去,未来的还未来。

由于红卫兵大串联之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很快,我们又挤上了去湖南长沙的火车……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