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处行》之十七济南趵突泉之观感

2023-03-14   文/金黎    浏览:2103    

分享到:

核心提示: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市中心,泉城广场西邻,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 北邻五龙潭公园。

《宽处行》之十七济南趵突泉之观感

文/金黎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市中心,泉城广场西邻,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 北邻五龙潭公园。

我们到了济南,住在趵突泉公园北门左邻的一家宾馆。所以捷足先登了趵突泉公园北门——这是一个并不显眼的古建筑常见的红墙绿瓦的门口。门头上有乾隆御书的“趵突泉”三个大字。这一天,恰是济南市所有公园免费日,我们随着游客鱼贯般进入了趵突泉公园。

进门之后,左边有一块公园示意图牌,一看便知整个趵突泉公园结构情况。鄙人到了旅游景点,常有爱看此图之习惯,仿佛战争年代军队指挥员总是爱看地图似的。据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的记载可上溯至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实际上,我们进入北门,经过多个名泉,因为有的只是一个个在石头上刻有xx泉,近前一看,几乎大同小异,皆是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有的正在从泉底向上冒着宛如一串串银白珍珠一样的水泡。每一个名泉之中,几乎皆有大小不一的白的、黒的、红的、金色的、红白的在清澈泉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仿佛向游客显摆般的鱼类。它们可爱的像人类示威着、嘻戏着,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譬如像杜康泉、白玉泉、漱玉泉、柳絮泉等等,因为济南72泉之中有30多个名泉就在趵突泉公园之内。

古人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名句。进入趵突泉公园之后,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您都会有如此感觉,因为到处皆是景点,其向前之路仿佛天宫在这片土地上泼下一碗水,水流到哪儿,皆有自然流动之痕迹,这便是路径。

公园里游客很多,摩肩接踵,也像流水一般,自由自在向前流动着、走着,移动着,突然,我发现眼前一个景点——游客宛如名泉之中鱼在抢食一般,云集于此。再一看,啊!一个大泉水池中有三个向上激跃翻滚的大水球,争先恐后,像三个泰山日出离海瞬间的太阳,只是那太阳是火红的,而三个“水太阳”是白色的,翻滚的,永远也不能完全跃出水面的,可三个水太阳一刻不停,一个比一个拼命地向上翻滚着、翻滚着……我细细看了半天,再环顾周围,只见泉水池南边水中立一石碑,上书:“趵突泉”三个大字。

我放眼看,此泉池东西长大约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四周有大块砌石,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

在池南边有一观澜亭,此亭四面通透,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端耸立木牌楼,大牌楼横额上有“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字样。趵突泉南边还立有石碑,上书:“第一泉”,其色为墨绿色,为清代历城王钟称开题。

此时,我看到在趵突泉周围,男女老幼,红男绿女,人声鼎沸,围观着趵突泉,且有的地方拥挤着,人们大多数不是在认真看翻滚不息,不知疲倦的三凸涌泉,而是在以“”趵突泉”三个字为背景照相。当然,许多人千里迢迢来到此,留影纪念,也是人之常情,然,倘若人们将名胜古迹景点作为炫耀资本,也就失去了旅游之初衷吧?

当走出了观趵突泉之人流漩涡,我忽然若有所思:为什么这里地下有如此喷涌而出的泉水呢?为什么济南会有72泉呢?

如果说济南趵突泉在中国乃至世界也闻名遐迩,是因为此泉非同一般,也是名正言顺,可是,您只要进入趵突泉公园,会发现,围绕趵突泉,古往今来人们还修建了不少名胜古迹。譬如,观澜桥在趵突泉西侧,位于娥英祠、通泺园之间。桥宽3米,长5米,呈弓型,系按民族风格建造,东西构架。在桥上能观赏趵突泉水,故称观澜桥。

譬如泺源堂,它在趵突泉北岸,最早为娥姜祠或称娥英祠。一组三进的建筑群,原是古代娥姜祠的旧址,原来奉祀的是大舜的妻子唐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大约在金元以后改为吕祖庙,曾供奉着宋代以后逐渐流行的道教新神吕洞宾。著名文学家曾巩在北宋熙宁年间任齐州太守时,在泺水建二堂,南堂临泺水之源,故称“泺源堂”。北堂南对历山,曰“历山堂”。

再譬如白雪楼,它位于趵突泉的东南侧,明代文学家李攀龙所建。李攀龙晚年,在大明湖畔百花洲又建一楼,亦曰“白雪楼”。

其实,在趵突泉公园里,像上面谈到观澜桥、白雪楼等名胜古迹还有好几处,譬如竹园内的“李苦禅纪念馆”,在北半部的“王雪涛纪念馆”,以及在趵突泉东北角的“济南惨案纪念堂”,皆是十分完美之处。譬如李苦禅纪念馆与王雪涛纪念馆均是十分典雅、艺术氛围十分浓郁之处,对陶冶情操,提高人之高尚品格与艺术修养,皆是十分有益。比如像李苦禅大师,在抗日时期,是很有民族气节者。再比如他和王雪涛先生的许多美术作品真迹,皆是国之瑰宝吧?可是,为什么在趵突泉公园里游人如织之时,光顾这两个纪念馆者,却是寥寥无几呢?有的人,进门一看,扭头就出去了。

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一流艺术大师纪念馆如此不屑一顾呢?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再比如对“济南惨案纪念堂”。这是一个令每个中国人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之地啊!可参观者也是很少的。甚至比参观艺术家作品的人还要少。

1928年5月3日,侵华日军在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有六千余国人被害。时任国民政府山东交涉署交涉员的蔡公时赴任时间很短,就壮烈殉国。消息传至南洋,以时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著名爱国侨胞领袖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南洋各界同胞,捐款铸造了蔡公时烈士全身铜像……

试想,在那样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年代,中国人为什么能够同仇敌忾?这与现在许多人对李苦禅之民族气节,对其艺术作品,不屑一顾,是不是有一种内在关系呢?现在的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在想什么?

人生在世,需要有精气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需要有精气神!无论物质怎样丰富,也代替不了精神世界之丰盈吧!?倘若国人之精神世界贫乏、颓废,那么,纵然有金山银山又会怎样?何况我们刚刚脱贫。我们应该万勿忘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前车之鉴啊!

譬如现在很多旅游景点磕头烧香者,络绎不绝,许多年轻人也在其中,拜的是自己的欲望,他们是在求自己希冀的东西,比如财富与名利等等。

如果一个人放弃了现实中的信念与奋斗,而靠烧几柱香就可以福禄双全,也太容易了吧?那还需要什么艰苦奋斗?

《周易》有云:“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世上万事万物的本质,就是生生不息,变幻莫测。无论用兵,还是处世,懂得思变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或者说,不断改革、创新,才是人间正道。然而,不墨守成规,穷则思变,并不是将一些最基本的信仰信念、道德审美等精神方面的东西丢掉啊!

此文最后,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前面谈到的:“为什么济南会有趵突泉等72泉?”这个自然界之问题——

济南趵突泉与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南面是千佛山的群山,北面是黄河和平原。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济南的山是石灰岩构成的,平原土壤覆盖着岩浆。山区的石灰岩大约形成于4亿年前,质地比较纯净。石灰岩从南向北倾斜,坡度约为30°。石灰岩本身不是很致密,有空隙、裂缝和洞穴,可以储存和输送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层的斜坡,大量的地下水流向济南,成为济南泉水之源头。从而使济南趵突泉,以及其它泉,涌出地面,以致源远流长……

可是,倘若地下水源枯竭,尽管源远流长的趵突泉,尽管济南有72泉,也会出现断流与干枯啊!史载:源远流长之趵突泉也确实出现过干枯……但是,经过正本清源之后,才有了今日之趵突泉之盛景。

——我们细细思考:自然界与人类世界,往往有相似之处啊!因此,人类社会应该怎么办?!是不是也应该像自然界一样,正本清源!?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