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处行》之二十四伟大的都江堰与李冰父子

2023-05-12   文/金黎    浏览:2434    

分享到:

核心提示:庄子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在森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就足够了。

文/金黎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林果、旅游等多项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都江堰是 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设计、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而成。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等功能共处。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一个不朽之奇迹。

那年,鄙人到都江堰旅游胜地参观后,总的印象是心灵为之震撼。 其实,儿时就知道四川有一个“都江堰”,而且知道是古代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人们往往以为:“看景不如听景”,或者说“百闻不如一见”。然而,像都江堰这样闻名遐迩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不像普通旅游景点,它既是名胜古迹,也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为人民”,是古今中外许多官人曲不离口之“绝唱”。民为水,官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像都江堰这样为民造福之工程,无论何时,都应该引起世人高度重视。

果不其然,来到这里一看,不但现在人们重视都江堰旅游景点之开发,有史以来,历朝历代对都江堰工程也很重视。正因如此,这里除了原来的都江堰呈现“Y”字型的江河分流处的观景台,还有在这宽广的观景台上矗立的各种宣传板面——上面详细记载着都江堰的修建过程,都江堰的各种功能等,和现在各级领导来这里参观的照片指示等,让人一看便知,这些是现代人之良苦用心。

现在,从旅游团下车处,到都江堰分流的观景点,还有很远的距离。这也是今天各个旅游景点的普遍做法。为了增加景点的威严与神秘吗?像一台好戏,主角一直迟迟不登场,或者像有人写文章,一直铺垫半天。鄙人孤陋寡闻,世界上所有旅游景点皆是如此吗?

不过都江堰的“铺垫”部分,尽管很长,可愚以为,还是很好!为什么?因为这里将中国历代像李冰父子一样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之雕像分列在环境优美的道路两旁。而且在每个雕像旁注明了其简介,譬如诸葛亮等一系列历代贤能之士的雕像皆栩栩如生。这其中,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贤良智慧的古人,让参观者、旅游者也能够增长了知识;同时,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为民造福者,既是一种纪念、也是对中华民族仁人志士智慧之褒奖与宣传。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是功莫大焉!

现在眼前的都江堰景观,为何让人产生心灵震撼呢?一是满目的青山之下,江河涛涛奔流不息,游人如织般沿着河边道路,向观景点鱼贯般成群结队而去。二是路旁的绿化已经是花红柳绿,让人美不胜收,也有各种摊点摆设着琳琅满的旅游商品与各种名特产小吃等。三是站在都江堰分流处,您近距离看着青山的“壁立千仞”和眼前展现的“y”字型的河道中,“不废江河万古流”之奔流不息的江水;看着古人李冰父子及劳动人民如此聪明才智而修建的都江堰,想到李冰父子如此的为民造福精神,只要是有良知的国人,定会感慨万千!

当然,现在许多游人也许只是沉浸于都江堰风景名胜的优美环境之中,岂不知,当年为什么要在此修建都江堰呢?又是怎样艰苦地修建都江堰的呢?

是的,李冰当时已经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专家,也是当时新到任的地方官吏。他可以养尊处优,也可以无所作为,得过且过,可他为何要在这里修建都江堰呢?为何要以无私无畏的精神修建都江堰呢?

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斗争。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决定彻底治理岷江水患。李冰到蜀郡上任后,亲眼看到当地严重灾情: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直到灌县附近,才进入一马平川。其水势浩大,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加剧水患。

于是,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李冰父子等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采用江心抛石筑堰失败后,他们又另辟新路,让竹工编成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终于战胜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

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它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分水大堤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患了。

如果说都江堰工程是伟大的,那么设计、修建此工程的李冰父子,也是伟大的,其精神是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譬如他们为国为民之精神,调查研究之精神,默默奉献之精神等,皆千古流芳!

试想,几千年前的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工程时,尚有无私无畏与调查研究等各种崇高精神,现在,我们有的现代人为何没有这样的精神呢?

庄子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在森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就足够了。鼹鼠去河边饮水,只要喝饱肚子就足够了。世间之物,琳琅满目,奇货重宝,何止万千,而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维持生存必备的物资,却不用很多,够用即可。

现在,许多人富裕了,有的还当上了村长、乡长、县长,难道我们现代人还不应该像古人李冰父子那样,深入调查研究,心系国家民族,心系人民群众么?!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石涛的绘画得益于他长年累月广游名山大川,特别是他多次游黄山和画黄山,使他体会到“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他说:“足迹不经十万里,眼中难尽世间奇。笔锋到处无回头,天地为师老更痴。”他如此“天地为师”之精神与李冰父子调查研究之精神实际上是异曲同工吧?

尤其是您如果有了一定权力,做人更要低调谦卑,深入人民群众中,以海纳百川之情怀,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之精神,像李冰父子那样深入百姓中,调查研究,从而修建了名垂千古的都江堰。实际上,中国古代像韩信胯下弯腰,成就了大汉四百年基业;司马迁选择弯腰,书写出流传青史的绝唱……这样的仁人志士楷模事迹,不胜枚举。可见,弯得下腰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内心的自信。翠竹因弯腰而坚忍不拔,稻穗因弯腰而丰稔厚重。

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是低调谦逊者,像李冰父子那样善于调查研究的人。虽然如此默默无闻去做事的人,与哗众取宠的追求热闹和喧嚣者,皆是个人生活爱好与做事的方式方法不相同,但,根本区别是,前者心系人民,而后者是心系自己。

朋友,为人民,是一种崇高,服务人民是一种快乐!人之精神生活,尽管丰富多彩,然而我们应该明白: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俯首甘为孺子牛”!

古籍中,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思想。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明确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学》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长期以来,中华民族早就形成了丰富的政德修养文化。

其实,李冰父子正是如此,因此,千百年来,人们对其高山仰止,世世代代敬仰其伟业都江堰,敬仰其崇高之精神,赞誉其伟业——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

人们多么希望在中国、在世界出现更多这样为世代人造福的伟大工程!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