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谨:心动才写散文 ——在分论坛评点散文的发言

2023-07-29   王谨    浏览:2388    

分享到:

核心提示:一篇成功的散文,不仅要求文字美,更重要的是要求有一定的思想性。

龙秀《飘过雨巷的书香》和宋吉英的《故乡情》这次都获奖了。应该说这两篇散文都各有特色,文笔洗练,但共同点都是小中见大,从一个侧面写家乡的变化。

龙秀《飘过雨巷的书香》的故事性更强一些,通过书场由鼎盛到淡出,反映了小巷的变化。正如她在散文后面点出的一段:“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书场承载着古老文化的传承,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那些爱听书的人,已投入到追剧的行列,不会再有谁还记得那些讲书人的名字。 “书香飘过几十年,从小巷里也走出了北大高材生、诗人、书法家、企业家等。

“撑着油纸伞,站在淫雨霏霏的雨巷深处,已找不到当年的立足地。”

宋吉英《故乡情》倒不是穿插故事,而是以几个层次叙述作者感受的变化。正如她在快结尾一段所写的:多年来,虽远走他乡,也忘不了故乡那低矮的房屋和那一条条胡同和草垛。今日我又回到久违的故乡,却找不到村口了,处在村口窄窄巴巴的小桥不见了,改成宽敞的大桥;草房变红瓦房,好多人已住上了楼房;原本是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变成平展展的水泥路,路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下面是鲜艳夺目的花草……”

我以为,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不要求讲究韵律。散文体裁包括随笔、游记、杂感等,是较自由的文体,没有束缚及限制。由于散文多和着情感来写,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这就要求作者本人在动笔时要怦然心动,没有自身的感动,就难写出感动读者的文字。

散文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比如古代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名篇,就是读之令人拍案叫绝的代表作。这些散文最大的特点,文字不长,但文采飞扬,情感洋溢,体现了作者是在怦然心动的情况下一气呵成的。

我国近现代也出现了许多散文名篇,比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袁鹰的《井冈翠竹》等,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散文爱好者。

一篇成功的散文,不仅要求文字美,更重要的是要求有一定的思想性。这种思想倾向性往往不是外露的,而是寓于字里行间。像《松树的风格》就属此类。试想,没有怦然心动,何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性?

写一篇优秀的散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好主题,定好题目。2,以小见大,选择好小的切入点。3,有故事情节,不空泛议论。4,点面结合,写好细节。5,首尾呼应,余味无穷。(王谨2023.7月22日下午)


(责任编辑:靳朴)


 
打赏
0相关评论